李自成

他没造反,却比李自成还危险:一本书差点掀翻帝制

如果清朝初年有“最硬核嘴替”排行榜,那榜首必须是——黄宗羲。他不是刺客,却让统治者夜不能寐; 他不造反,但写的书比刀还锋利;他没当过一天官,却敢在《明夷待访录》里写下七个大字:“为天下之大害者,君而已矣!”翻译一下就是:你们尊为天子的皇帝?其实是天下最大的祸害

黄宗羲 帝制 明夷待访录 李自成 黄尊素 2025-11-04 16:29  1

崇祯年间,京城突现一只40斤的鸡,高人一看突然大哭:大明要亡!

崇祯十五年九月初八,京师秋雨初歇,宣武门外的米市却比往日更喧闹。此时的北京城,军饷拖欠、米价翻番,百姓为一斗粗粮排上半日已属平常。正在众人低声嘀咕时,一阵鸡鸣打破了嘈杂,一只体形硕大的金羽公鸡被抬进集市,它的巨大身躯几乎与十岁孩童等高,目测分量竟有四十余斤,引

京城 异象 崇祯 李自成 高迎祥 2025-11-17 17:32  2

明朝末年最强的两支义军,有太多相似的地方,结局都很悲壮

万历三十四年九月,陕北两处贫瘠村落先后响起婴儿啼哭。 四百年后,米脂县出土的《黄册》残页把两条生辰并排写在一起:李自成,张献忠,生辰仅隔七日,出生地相距九十三里。 同一时辰落地,却像两粒火星被扔进同一堆干草,谁先燃、谁后燃,历史只给了一次机会。

明朝 张献忠 李自成 义军 八大王 2025-11-17 17:30  2

大明王朝:铁血与风华交织的276年传奇

1368年,南京应天府的钟声划破长空,朱元璋在奉天殿登基称帝,一个以“驱除胡虏,恢复中华”为口号的王朝就此诞生。这个从元末乱世中崛起的帝国,用铁骑踏碎北元残余,用火器震慑四海来朝,更以“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”的骨气,在历史长河中刻下浓墨重彩的篇章。然而,当1

铁血 风华 明王朝 李自成 张居正改革 2025-11-14 14:44  2

二月河:写历史就好好写历史!姚雪垠为何非要通过小说教育别人!

二月河和姚雪垠,作为历史小说领域的两位巨匠,各自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,在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然而,这两位大家在历史小说创作理念上却存在着显著的分歧,宛如两条不同方向的轨道,引发了诸多讨论与思考,尤其是二月河对姚雪垠 “通过小说教育人民” 这一做法

教育 历史 小说 李自成 姚雪垠 2025-10-30 13:46  1

明朝末年,李自成破北京城,崇祯帝末路自缢

要说他当时真往南跑,顶多也就是拖几天气,不会多活十天。别觉得南边有点兵就能顶住局面,问题不是跑到哪儿就能解决的。把问题抽成三根柱子:地方的兵不是听中央的、国库已经见底、北面的对手兵力压倒性强。这三样一起摆着,南迁不过是把个空壳子搬家,根儿早就散了。

北京城 明朝 李自成 崇祯帝 崇祯帝末路 2025-10-30 03:02  2

李岩--误传入史,子虚乌有!

李岩,原名信,河南开封府杞县人。明天启七年(1627年)丁卯科举人。李信家富,文武双全,乐善好施,人称李公子。其父进士出身,名不详。后来又有史籍将其明确记载为明朝原兵部尚书李精白之子。其弟李牟,庠士(在学生员)。

李岩 李自成 杞县 明季北略 李精白 2025-10-28 17:40  2

支持李自成殉难于通山九宫山的专家李文治及其主要论点

接下去的来龙去脉,不是一天两天能定下来的。学界像啃一块硬骨头,前前后后比对证据、互相拆解论点好几年才慢慢走到今天这步。1955年,郭沫若根据新的考证,把以前流行的“通城说”从官方表述里划掉;又到1988年,国家把通山的九宫山列入重点保护名录,这地方就从地方记忆

通山 李自成 论点 李文治 九宫山 2025-10-27 15:39  1

高桂英(李自成之妻)离奇暴毙!一纸密信暗藏400年惊天隐情

英雄末路,红颜薄命。说起明末那段翻江倒海的动荡,大伙心里总能蹦出李自成的名字。闯王揭竿而起,攻进紫禁城,硬生生把整个大明折腾了个天翻地覆。这一出好戏过去三百多年,还是常被人念叨。但“闯王”身后的那抹影子——高桂英,却像一团雾气,总有人说她是自尽殉夫,可也有人说

闯王 密信 李自成 牛金星 高桂英 2025-10-27 17:30  2

“天欲其亡必令其狂”,历史上死亡有5步,赖清德已走完了4步

今年3月,国防部在分析两岸局势的时候,特别点名赖清德,并且用“天欲其亡,必令其狂”八个字来评价他,社会各界一致认为,这八个字实在是十分贴切,赖清德的人生轨迹,也会像古今中外历史人物的轨迹那样,从疯狂走向灭亡。联想过去的中国和国外,我们确实能从赖清德身上看到很多

历史 赖清德 民进党 李自成 天欲 2025-10-21 21:30  2

被历史烟尘遮蔽的身影:重新审视闯王李自成的历史价值

历史的评价体系往往裹挟着时代的立场与阶层的偏见,对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而言,数百年来他始终游走在“乱臣贼子”与“草莽英雄”的二元评价之间。传统史学多聚焦于他率军攻破北京导致明朝覆灭,进而将清军入关、华夏易主的罪责部分归咎于他,却忽略了在明末那个沉疴难返的时

历史 闯王 崇祯 李自成 清军入关 2025-10-20 22:02  3

资治通鉴:戒骄戒躁,审时度势,饮水思源

《资治通鉴》有云:“满招损,谦受益,时乃天道。”人生如行路,需戒骄躁以稳脚步、审时势以明方向、思源恩以守本心。真正的处世智慧,不在于一时的得意或盲目的前行,而在于顺境中保持谦逊、变局中看清局势、成功时不忘根源。这不是怯懦的自抑,而是历经世事打磨的清醒,是让人生

资治通鉴 胡亥 赵高 李自成 吴三桂 2025-10-19 09:12  2